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  页
  • 组织机构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业务工作
  • 专题专栏
  • 联系我们
  • 政务服务
    | 视频新闻 | 图片新闻 | 机关党建 | 组联工作 | 宣传文体 | 康复工作 | 教就扶贫 | 维权工作 | 爱心助残 | 先进典型
    梦圆“康复” 起航童年 ——南部县残联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纪实
    双击自动滚屏   添加时间:2019/7/26   浏览次数:1857   信息录入:南充市残联   【字体: 】    收藏   打印

        近年来,南部县残联坚持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康复作为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抢抓残疾儿童康复这一康复效果最明显的群体,主动承接省级脑瘫儿童项目,省级0至6岁困难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聋儿听力残疾儿童享受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等上级残联儿童康复项目,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为目标,全面推进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帮扶困难残疾儿童家庭,帮助770人次的残疾儿童在南部爱心康复医院和其他定点康复机构接受手术、辅具适配和康复训练救助,让他们得以不同程度的康复,并逐渐融于社会。


    1.建中心 解决康复阵地

    近日,笔者走进南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但见这里整体环境整洁温馨,办公区域宽敞明亮,食堂、综合服务大厅、图书室、残疾人众创空间等,功能设置齐全、分区明显。在听力、语言康复教室,听力障碍的孩子们正在接受康复训练,在多感官教室,孤独症孩子们正在接受认知康复,还有正在进行的脑瘫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的集体康复训练课等,这里把每一项康复项目都考虑得很周到,工作人员也展现出最大的爱心和责任心。



    在这里,每天都能触及那些来自残疾儿童家庭家长们的殷切目光,每月都能听到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重新回归生活的故事……在这里,残疾人享受着体贴入微的周到服务,残疾儿童感受着耐心、真心、热心的党政关怀和温暖,更让他们看到了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的诺言和实际行动。
      “南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在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于2013年完成搬迁入驻,总面积达4100余平方米。”南部县残联负责人刘静介绍,该中心作为服务全县残疾人的综合服务场所,为残疾儿童提供及时救助和康复治疗,曾是全市唯一为残疾人提供多功能、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的基础设施。近年来,该中心不断提升、改进,目前设置有水疗室、针灸室等,并为残疾儿童引入“爱心康复医院”,让每一个有残疾儿童的家庭都能体验到专业的康复服务。
      “康复事业是一项特殊事业,残疾儿童康复更是康复事业的关键。”刘静表示,南部县残联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把让残缺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重点项目制度化、服务机构网络化、服务方式个性化和服务模式多样化,逐步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并织密机构康复服务网,实现康复项目的人性化。
      “综合服务中心相当于为残疾儿童康复搭建了自己的‘家’,并填补了无服务场所的空白。”刘静说,目前,南部县已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政策、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标准等一系列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并不断壮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队伍,打造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据了解,2018年,南部县残联共为30名0至6岁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并通过制度监管、残联职能部门监管、上门检查和家长监督等多种形式,对残疾儿童救助项目跟踪监管。


    2.招机构引进康复人才

    来,再来,加油……”一声声迟来的呼唤,一次次艰难的起身,经历了病痛的苦楚,承受着治疗的繁复,他们终于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发出稚嫩的声音,迈着蹒跚的步伐,然而或许他们只是万紫千红中迟开的花。



    在南部爱心康复医院功能训练室,有这样一群特殊儿童:他们大多是站立不稳、口齿不清的脑瘫患儿或智障儿童。房间里,每一个病房都很热闹,孩子们哭的哭、闹的闹、笑的笑,康复师们哄哄这个,逗逗那个,忙得不可开交。等到孩子们不哭不闹了,再细心指导他们按照程序做康复理疗。
      “让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心等待每一个花苞的绽放。”在刘静眼里,这里虽然是招引的康复医院,但并没有高额的医药费,也没有高不可攀的门槛,只有方便残疾人进出的无障碍通道,还有医护与病患之间的真情和感恩。
      今年5岁的小羽是一名早产儿,出生后被诊断患有脑瘫。过去几年里,小羽的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一家人的钱和精力几乎都花在孩子身上。
      2015年,爷爷奶奶带着小羽住进了南部县康复中心,开始接受免费康复治疗。
      “这对我们家来说,真是最大的希望。”小羽的爷爷表示,从那时起,孩子的求医路平坦了许多,一家人不再为康复费用而焦急惆怅,一心一意在医院陪伴孩子。经过近4年时间努力,小羽的病情已经缓解许多。“孙女能站立了、会说话了、能自己吃饭了……几年的康复治疗,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妈……妈……”在聋儿语言康复中心语训班里,老师拉着蒙蒙的手,一遍又一遍教孩子发音,一遍遍用嘴靠近孩子的手,让她感受声音的振动,并让孩子把手放在自己的喉部感受发声位置和颤动。
      1岁时,蒙蒙被医院诊断为听力障碍,虽然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可以恢复正常听力,但费用最少也得20万元,这对蒙蒙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南部县残联得知蒙蒙的情况后,主动联系到她的家人,帮助实施贫困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开展0至6岁残疾儿童为期5年的语言康复训练。
      经过2年训练,从简单发声到日常简单交流,蒙蒙的进步非常明显。“不用再东奔西走,也不会日夜担心了。”看到蒙蒙的变化,家人喜极而泣,“想着孩子长大了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我们全家人都如获新生。”
      刘静表示,南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随即招引优质机构进入,并最终确定原四川华康医院团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入驻,并于2014年底成功申办“南部爱心康复医院”,作为定点机构承担县域贫困残疾儿童救助项目的康复训练任务。2015年5月,医院的脑瘫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医保报销范畴,填补了该县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医疗空白。
      如今,爱心康复医院以脑瘫康复为主导,已达到治疗床位50余张,拥有职业医师6名、康复治疗师18名、康复护士7名、特教(幼教)老师10名,实现了平均每5名残疾儿童,就有一名康复治疗师。


    3.重过程 规范康复流程

    康复理疗枯燥、繁冗、忙碌。孩子站不稳,就抱着、扶着;不会说话、不善于行,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不厌其烦……
      “用爱修补残缺的翅膀,让孩子乐观面对未来的生活。”南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钟老师说,到这里来接受康复治疗的孩子,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艰难辛酸。
      在医护工作者眼中,这些特殊的孩子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单纯、善良,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怀。



    今年3岁的小宇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而不能站立,言语不流利。通过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2年时间的康复训练,小宇出院时已能和别人进行基本交流,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了。如今,小宇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幼儿园享受童年。
      “以前想都不敢想,孩子能通过康复治疗恢复得这么好,我们家中现在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真心感谢南部县残联对我们的关爱。”这是小宇妈妈的心声,也是诸多残疾儿童家庭的心声。
      或许,大多数残疾儿童家庭都因为孩子的疾病而忧虑,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孩子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也希望能够通过治疗,恢复健康,找回希望。在南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的暖心故事,看似平凡,却是真情涌动;看似简单,却难能可贵。
      “‘康复一个人,拯救一个家。’这句话是对残疾家庭的真实写照,对于脑瘫患儿家庭来说,更为贴切。”刘静说,为尽快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尤其针对残疾儿童,南部县为“爱心康复医院”开辟出2000平方米空间,作为儿童康复治疗区域,并先后建立康复科、中医科、内科、外科、检验科等科室,配备感觉统合训练系统、悬吊运动治疗系统、引导式教育系统、减重步态训练系统、针灸推拿、水疗、蜡疗、电疗等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开展康复评定、PT(运动疗法)、OT(作业疗法)、ST(言语矫治)等康复项目,让一个又一个患儿,逐步恢复了身体功能障碍。
      刘静介绍,医院入驻后,该县始终把残疾儿童康复业务放在突出位置,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做好康复项目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初筛、复筛,他们走进乡镇村居,逐一登记造册,确保符合康复条件的儿童一个不漏;配合省、市专家对疑似儿童进行诊断评估,对符合条件的筛查对象实行免费的康复训练救助;家长(监护人)提出申请后,到残联康复股受理审核,到分管领导审批,再到康复股出具加盖印章介绍信,再到各康复定点机构(医院)康复(手术),他们把每一项都做得细致入微。
      康复医院着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残疾人康复治疗体系,采用组长负责制,一名医师带领3至5名治疗师与康复护士,组成治疗小组,全面负责患儿的康复与家庭回访;邀请法国、成都等国内外康复专家,现场评估教学,为患儿进行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同时,定期选派康复治疗师“走出去”,到重庆新桥医院、八一康复中心等学习、交流,持续提高康复师的业务能力。
      如今的综合服务中心,已从刚开始单一的康复培训走向较全面的医疗康复救治,从简单的康复训练走向医疗康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康复训练,从初期的听力补偿到专业化的听力检测验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4.抓管理 提升康复质量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只有康复才能减轻残疾造成的痛苦,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刘静介绍,近年来,南部县大力推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康复服务,先后建立了智力、精神、言语、听力等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配置康复器材,开展肢残儿童功能矫治。同时,组织聋哑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加大对贫困残疾儿童家庭的康复救助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康复需要。
      据介绍,为加大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管、营”,切实为残疾儿童康复创造良好条件。南部县安排专职人员对康复中心、医院进行监管,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背对背”对医院进行评价,实行对残疾儿童家长按一定比例进行随机康复服务质量电话回访,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采取不定时抽查软件资料,看是否规范完善,实行对业务资质、人员资质、规章制度、服务与安全设施等指标随时检查,提升康复质量。
      针对康复资金的管理,南部县残联对经审批入驻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的儿童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受训儿童一经审批入驻医院,要求医院无条件全年合理安排康复训练补助,患儿全年费用超标则按核定标准收费,全年费用未达核定标准,按实际发生额结算,做到了有效地掌控费用,医院责权明晰。
      “残疾儿童需要系统康复、持续康复、全面康复。”刘静说,为强化康复时间管理和康复效果管理,南部县残联要求医院每位新入院的残疾儿童康复期为一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实行每月小评估,季度大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分别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近年来,南部县完成脑瘫儿童康复救助500余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300余名,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20余名,康复训练总有效率达90%。
      “帮助残疾儿童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帮助更多残疾儿童康复。”刘静说,根据残疾患儿的特殊情况,南部县通过定期组织医院举办家长讲座,为家长提供脑瘫知识、家庭训练课程和护理服务教学;推行医院医生每半月一次家访,根据患儿的生活环境,指导家长为孩子开展趣味活动,培养孩子积极性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协调城区内各社区、学校,由医院每月组织患儿开展社区融合活动,让患儿多与社会接触、展示自己等,实现精细化的档案管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人性化的家庭社区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脑瘫儿童康复体系。
      寒来暑往,南部县残联通过一系列爱心项目的实施,一个个智障、脑瘫患儿通过康复理疗,让家庭看到了希望;一个个肢体残疾患者通过手术矫正治疗恢复正常。同时,迎来了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一句句发自内心感激的话语,也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关爱、支持和肯定。



    来源:南充日报



      收藏本页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器,在1024*768以上屏幕分辨率下浏览本网站
    南充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7-2018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4069562号-1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233号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金泉路302号 邮编:637000 办公室:2666971 教就科:2223265 康复科:2666202 组宣科:2222543 信访室电话:2583052 222495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