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工作忙吗?吃饭了吗?”谭小华及家人每次碰到街道残联的同志们总是老远招呼着,似乎这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定律;他们逢人就夸,东南街道残联的同志们工作责任心强,服务群众热情,群众遇有困难和难处跑上跑下、忙前忙后,比亲戚还温暖、比家人还贴心。
她叫谭小华,女,1969年11月出生,家住联科巷3幢2单元1-2号,因小时患脑膜炎,抢救不及时,留下后遗症,造成智力四级残疾。1995年与任家华结婚,丈夫是嘉陵区大通人,一直无业,婚后随谭小华在顺庆区学院街居住,经人介绍在南充果城味精厂当零时搬运工;2001年果城味精厂改制后失业在家,一家人3口唯一的经济来源被彻底切断后,整个家庭陷入极度恐慌中,她丈夫任家华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便有人来到家中也是直摆脑袋、长吁短叹;谭小华每碰到周边邻居就是嚎啕大哭、以泪洗面,严重的时候很多邻居看到她晚上蓬头垢面地在小区内四处游荡。
街道残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带着慰问品和救助金到家中看望他们,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重鼓勇气、重树信心、正确面对。
在街道残联的支持下,一是先后由市委办、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唐文金将其列入结对帮扶对象;二是积极与区民政局对接,将其一家3口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时纳入困难残疾生活补贴对象;三是与区环卫处协调,将谭小华夫妇招录环卫处的临时工,清扫联科巷附近街道;四是将街道办公场地、社区门口院落交给他们俩清扫,每月补贴780元;五是将其子女纳入扶残助学计划,三年共补贴4500元,解决了子女上学难题。目前,谭小华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和和美美,她经常利用闲暇之余,到街道残联坐一坐、拉拉家常,并心怀感激地说:“东南残联是他们一家老小的‘救星’,实施的“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迎得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0年以来,顺庆区残联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实施方案》,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使残疾人社会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东南街道残联工作人员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解决广大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为残疾人做什么”、“残疾人需要做什么”和“残疾人能做什么”等问题摆上工作日程。东南街道残联为谭小华一家量身定做的 “阳光计划”帮扶方案,帮助他走出困境,让她的生活得到彻底的改观,对生活充满信心,这就是开展“量扶”帮扶的一个典型缩影。
“看见他们热情主动的给我们“亲戚”打招呼,心里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东南街道残联工作同志说。“当然,和他们打招呼、拉拉家常、问问家庭情况,也是我们每日必修课”。对于东南街道残联的同志们而言,帮扶不仅仅是在心理上的、物质上的,更是要为残疾人家庭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问题,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您看,现在我们生活变好了,娃娃有书读了,每个月吃饭、穿衣不用愁了!”谈论到现在的生活,谭小华显得非常的激动,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党的恩惠政策。
“东南残联帮助了我,等我的生活更好一点,我也要去帮助更多的困难人。”谭小华也为自己的人生订上了目标。
南充市顺庆区东南街道 谭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