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城街道辖6个社区,现有残疾人1850人,近年来,街道大力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切实加强残疾人关爱工作,在生活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康复、文化教育等方面给予特别扶持和帮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蒲志建家住成衣街27号,现年53岁,5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萎缩,不能走路,属肢体一级残疾。其妻何苏群现年43岁,因小时候患脑膜炎致残疾,属肢体3级残疾。夫妻二人育有一子蒲和平,现年20岁,患有高血压及尿酸高等病。三口之家,两人残疾,仅靠蒲志建一人修鞋养家,一家人长期笑颜不展,举步维艰。如今,全家均享受低保等政策补贴,蒲志建维修家电,妻子在环卫处工作,一家人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笑容再次回到大家的脸上。几年时间,一家人变化何以如此之大?针对残疾人自卑心理较重、易受到歧视等问题,街道坚持以人为本,常年利用板报、标语等宣传工具,在辖区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优待规定》等,倡导社会各界都来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树立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街道残联还组织工作人员,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并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街道和社区每年去蒲志建家中看望慰问不下十次,在多方鼓励之下,蒲志建一家渐渐走出了阴影,心态越来越乐观,“我还有一双手,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活得有尊严。” 在纾解心绪、激发斗志的基础上,其他帮扶工作也快速跟进。政策适度向残疾人倾斜。考虑到蒲志建一家的具体困难,街道为其全家都落实并办理低保,一家三口月享受低保补贴1260元同时,夫妻二人都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月70元,蒲志建另享受重度残疾护理补贴每月80元。此外,全家享受燃油补贴每年360元,社区每年为其办理爱心卡800元。“如果不是残联同志的帮忙,我们这个家就完了。”说起受到的关爱,蒲志建夫妇眼含热泪。 “输血”更要“造血”。蒲志建原来从事修鞋工作,因对胶水过敏,难以继续。考虑到其头脑灵活,喜欢电子技术,街道组织其参与技术培训,现在从事小家电维修补贴家用。何苏群心灵手巧,街道联系市环卫处,为其在家附近路段安排了街面保洁工作。街道还帮助协调其子就近打工增加收入。现在,蒲志建已完全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