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日报(记者 郭丹):
在阆中市七里镇,人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 一位中年妇女牵着一名小女孩,在路边缓慢行走。小女孩一瘸一拐,步履维艰,中年妇女则不厌其烦地予以鼓励。镇上的人都知晓,小女孩是一名先天性脑瘫患儿,伴有严重的语言、行动和智力障碍,而带着小女孩走路的这个女人并非是其亲生母亲。女孩名叫小咪,今年5岁;女人名叫岳素秀,今年53岁。“这个女人真了不起,亲生母亲也未必能这样一直坚持, 每天都带着女儿去做康复训练。”路过的人们为这名 “最美妈妈” 竖起了大拇指。
坚持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5月19日清晨6时,闹铃一响,岳素秀立刻翻身起床。简单洗漱、煮早饭、料理小咪穿衣吃饭……为了能赶在8点钟到达康复中心,岳素秀一刻也不敢耽搁。只有赶在第一批进行康复训练,她才能及时赶回敬老院,给老人们准备午饭。在七里镇敬老院,一共有12名“五保”老人,而整个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只有岳素秀一人。 镇上的人们对岳素秀很熟悉。她是七里镇敬老院的院长。5年前,她从阆中市民政局领回了一个被父母遗弃的,仅4个月大的脑瘫儿,并为其取名为小咪。岳素秀对小咪视如己出,不论风吹日晒,她每天都坚持带着小咪到阆中市区进行康复治疗。 7时55分,岳素秀带着小咪抵达位于阆中市城区的郎家拐社区卫生院,专门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中心就设在卫生院内。“小咪妈,每天准时哦。”每当看到岳素秀母女的身影,康复中心主任王松总是热情招呼。王松说,康复中心2013年刚投入运营没多久,岳素秀就带着小咪前来进行康复训练,3年多来,岳素秀一天也没间断过,每天都赶在早上第一批进行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都伴有严重的语言、肢体障碍,虽然政府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是免费的,但要照顾一个脑瘫儿的饮食起居,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王松说,一开始,他还以为岳素秀是孩子的奶奶,后来慢慢熟了才知道,孩子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半个小时的康复训练结束,岳素秀抱着小咪走出康复中心,挤了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回了七里镇。
5年前结下母女缘 对于岳素秀来说,相比每天带着小咪到市区进行康复训练,照料她的饮食起居,更加不易。由于病情较重,5岁的小咪仍然没有用牙齿咀嚼食物的意识。如何给小咪准备既营养又便于吞咽的食物,让岳素秀费了不少心思。 “肉类的食物,基本都要做成丸子才能喂给孩子吃,而且肉要反复剁碎。”岳素秀说,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小咪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好了许多。 岳素秀回忆,2011年初,她第一次从民政局领回小咪的时候,已满4个月的小咪只有3.5公斤重。当时,阆中还没有建立收纳孤儿的福利院,而南充的福利院名额已满。无奈之下,民政局工作人员想到了工作认真负责的岳素秀,希望将孩子暂时寄养在岳素秀处。 对于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建议,岳素秀一口就答应了。没想到这一养,就是5年。5年里,岳素秀和丈夫柴清敢早已将小咪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希望女儿能独立行走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小咪很依赖岳素秀,她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只是不时地叫着“妈妈”。“我有时上厕所时间长了,她没有看到我,都会哭闹。”岳素秀说,她能感觉到,小咪非常害怕自己被丢弃。 去年底,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岳素秀,当地福利院空出了名额,可以将小咪送往福利院。“福利院工作人员不了解小咪的病情,小咪和我生活惯了,我们都离不开对方。”岳素秀拒绝了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提议。 对于岳素秀的决定,柴清敢十分支持。其实,小咪并非是岳素秀养育过的唯一孤儿。岳素秀说,她于1998年开始接管七里镇敬老院,这18年里,她一共养育过10名孤儿,其中养大成人的有两个。这些年,岳素秀和丈夫常常掏钱给孩子们买好吃的食物、好看的书籍、漂亮的衣服……一有多余的钱,夫妻俩就爱花在孤儿身上。 “比起照顾其他孩子,照顾小咪更不容易,尿不湿每天就要换7片,食物上更要讲究。”岳素秀说,只要小咪能逐渐康复,她苦点累点也值得。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小咪能够自己独立吃饭、走路。
(以上文章转载自南充日报)
|